海角7号
我会假装你忘了我
假装你将你我的过往
像候鸟一样从记忆中迁徙
假装你已走过寒冬迎接春天
我会假装
一直到自以为一切都是真的
然后。。。
祝你一生幸福
----写给友子的信
在台北发展的歌手阿嘉处处碰壁后,砸碎吉他回到家乡,南部的海边小村-恒春。终日无所事事的他因为一次替邮差茂伯送信,无意中拆开了一封写于60年前的信,信是一个曾在台湾做老师的日本人写给他的恋人友子的。60年前两人是一对恋人,但由于日本战败的原因不得不分手,从此天各一方。老师的信里写满了对友子的思念和爱意,还有深深的懊悔。阿嘉被信的内容吸引,常常对着大海想象这段爱情故事。
某个日本歌手要在恒春的海边举行演唱会,需要暖场乐队。出于竞选镇长提高威信的考虑,阿嘉的继父,脾气暴躁的代表主席坚持由村民自己组团表演。于是,阿嘉、爱打鼓的车行伙计、能歌善舞的原住民劳马、工作打拼得小米酒推销员马拉桑、总爱自我发挥的唱诗班小伴奏员,还有自诩为国宝的茂伯就这样组成了草台班子。而阿嘉也得以认识另一个友子,担任联络人和翻译的日本女留学生。
在不断得磨合、碰撞中,乐队勉强完成了歌曲的彩排,阿嘉和友子的爱情也在逐渐生长。
终于在演唱会到来之前,阿嘉找到了信要寄去的主人—曾住在海角七号的友子,送去了这份迟到60年的离愁,乐队的演出也获得了成功。演唱会上阿嘉终于向友子表达了爱意。
本土表达
“海角七号”是一部慢热型的电影,如果观众没有足够的耐心,很可能会在看完开头十几分钟后离开。出场人物过多,情节的琐碎,对于没有台湾生活背景的观众来说,这些都是影响人从开始就深深投入的原因。而老师写给友子的信,几幕戏虽然感人,又好像和情节没有太大关联。不过如果能继续坚持看到结尾的话,就会渐渐感到其中蕴含的味道。
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海角七号”讲得是台湾本土生活的鸡毛蒜皮。比如,民间艺人茂伯天天抱着一把旧琴幻想在舞台表演,可是新时代里他的表演没人欣赏,只好做邮差谋生;车行小伙计暗恋身材超好又有3个孩子的老板娘,不在乎做情人,和老板分享一个女人;原住民的劳马曾是防暴警察,出生入死的工作导致了老婆的离开,劳马于是苦苦等待自己的“凯鲁公主”的回来;身为代表的洪德容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却一直和继子处不好关系,外人面前指高气昂的他不得不向继子低头;小米酒推销员马拉桑白天在酒店设摊,下班后再到酒吧打拼。这些普通的台湾人,各自有着自己的烦恼,却不乏积极应对的心态。影片用细腻的笔触一一描绘,展开了一幅台湾本土的风情画卷。无论是海清沙幼的南部景色还是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富有乡土气息的各种场景都会让人产生亲切的感觉。
我的一个台湾朋友说,他最喜欢的一幕就是开头阿嘉在墙上摔吉他,骂:“操你妈的台北。”因为这就是他对台北的感情,又爱又恨。
不过除了这个朋友,相信对很多台湾人来说,都能从“海角七号”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而这种本土的怀旧表达,也正是这部并没有太大规模的宣传,却获得台湾票房前三成绩电影的取胜法宝。因此有评论认为,“海角七号”的成功正是因为给台湾人提供了一个情感的宣泄口。
殖民时代留下的乡愁
而除了流畅的表达,轻松向上的气氛,我能感受的甚至还有一种对海的那一边的国度---日本的淡淡乡愁。为了确认自己的感受是否正确,我和这位台湾朋友进行探讨,也得到了他的认同。他说,台湾经历过满清政府、日本和国民党统治,这样的历史也造成了台湾人复杂、矛盾的情感。清朝因为年代久远可以忽略,但对于日本,这个借助明智维新接受西方文明的国家,台湾人一方面有着被殖民的耻辱,但另一方面,在亚洲出现这样一个“西方国家”,它所灌输给台湾的种种文化又令台湾人着迷,加上只有当时台湾的中产阶层才能享受到这种文化,台湾民间就对日本文化出现了神化倾向,把它想象的更加完美。这和对大陆的乡愁一样,都是一种不愿承认却又存在于内心的感情。朋友的祖母生长于清朝,裹着巴掌大的小脚,而父辈从小接受的是日式教育,会说流利的日语,自认是日本的孩子,成年后因为参与台湾22.8事件,后半生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最爱唱得却一直还是日本军歌。
朋友的解释,似乎解释了为什么在解除日本殖民统治这么多年后的今天,台湾人中仍然普遍存在这对于日本的亲近。这是被种民族主义者所痛恨的殖民地时代所留下的阴影,却有种身不由己的无奈。按照朋友的说法,这样复杂的情感其实是个悲剧,因为戏剧是大家都爱看的,却没人愿意生活像戏剧。
导演的下一步电影
听说在“海角七号”的大热后,该片的导演魏德圣终于有投资可以开拍他的下一步电影---“圣塞得克巴莱”,反映台湾历史上著名的雾社事件,讲诉塞得克族族长率众反叛日军的惨烈故事。这似乎又和“海角七号”中表达出的与日本的油然亲近相悖,不过看看他说吧:“这部片不是讲抗日而是讲化解仇恨,一个信仰彩虹的部落,跟一个信仰太阳的族群,彼此在战争的时候,他们忘记他们信仰的,其实是同一片天空。”原来如此。
歌曲
不得不说,影片中的歌曲很好听,也让我发现了日本歌手中孝介。他的演唱温柔动人,还有着日本民间说唱乐手特有的一种沧桑和悲凉,如果说片中的男主角范逸臣是个成功的流行乐手的话,那么中孝介就是一个绝对的歌者。我用google出了他的资料:中孝介----出生并居住於鹿儿岛县奄美大岛。26岁。高中时代被同龄女性演唱岛歌的情景所倾倒,开始自学岛歌。在琉球大学社会人类学系在学期间亦继续岛歌的演唱,并于2000年获得奄美民谣大奖赛的最佳新人奖。同年在日本民谣协会奄美联合大奖赛上获最佳综合奖。这位歌手最吸引人的就是把岛歌的唱法毫不掩饰地用于流行唱法中。
片中所用的他的那首歌曲叫“各自远飏”,歌词也很美。
微风报信春天的到来 怒放的花香 不禁想起远方的你
希望你能在春天的旭日守候下 如花朵般绽放......
总有一天 希望的太阳 会照耀在你身上的吧
各走各路 各奔天涯 踏上自己决定的路途
不知何时 我们可以抱以微笑 再次相见
黄昏告知 秋日的降临 逐渐转红的天际 不自觉惦念远方的你
希望你能在秋日的阳光关注下 结实开花.....
总有一天 梦想总会如愿以偿的吧
各走各路 各奔天涯 踏上自己决定的路途
不知何時 我们可以抱以微笑 再次相见
那一天 交换的承诺
我們所描绘的未来 会着上什么样的颜色呢
啊 各走各路 各奔天涯 踏上自己决定的路途